有书CEO:一个十年的心愿,你愿意帮忙实现吗?
回复【早安】领取你今天的早安签
一个持续十年的心愿,从没有告诉别人,也似乎无从说起,在有书两周年的今天,忍不住想说出来。
每年的8月左右,中国互联网大会都会在北京举办,地址一直是在北四环的中国国际会议中心,这离我的住所很近。
如果获得朋友的赠票,我就会到现场看看,如果没有门票,我就在路过时远远看看大会的招牌,无论是否到现场,我都会许下一个心愿——
明年的这个时候,我要参加互联网大会,上台去展示自己的创业项目。
作为一个互联网创业者,内心总有那么一点小倔强,如果花钱去参加行业会议,那简直是一种羞耻。与此同时我也明白,如果能受邀到全国性的行业会议上演讲,那也意味着,创业取得了突破
这个十年的心愿,实际上是对创业成功的渴望,但是这样的突破,却迟迟没有到来。
01
2005年是一个神奇的年份,这一年开始冒出一批杰出的互联网创业项目,美国有facebook和LinkedIn,中国有去哪儿、赶集网、土豆和豆瓣。
媒体不断深入报道他们的动态,每一次看到这样的报道,自己就被点燃一次。——处在这样激动人心的时代,我不愿意成为旁观者。
火种在更早的时候已经种下。大学二年级,我从学校的跳蚤市场上买了一本《未来之路》,比尔·盖茨描述了信息高速公路下奇妙的数字生活,下载音乐、电子支付、电子购物、电子导航……
在今天,这些大多数已经成为现实,但当时,这样的想象为我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,种下了一颗不安分的种子。我希望有机会能成就未来拼图中美丽的一块。
2005年,大学大规模扩招带来的后果开始呈现出来,媒体不断报道毕业生就业难,不断刊登招聘会现场人山人海的图片。这样的状况让我觉得不可思议,国家那么多年培养的人才,怎么会连工作都找不到呢?
我当时就在想,我能够做些什么可以改变这种状态吗?
2005年底,我开始了创业征程,创办了中华英才实验室,坚定地认为中国最大的资源浪费是人才的浪费,但人才永远都应该是财富而不是包袱;同时也坚信通过个人努力和群体互助,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,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。
“成长是一辈子的事儿。”有书的种子其实在这一刻便已种下,但是迟迟没有破土发芽。
连续数年,创业项目都是原地打转,没有丝毫突破。
还记得,在那个寒冷的冬夜,骑车从公司回家,在冰面上滑倒,我摔得满手鲜血,创业迟迟不能突破的苦闷,在那一刻彻底迸发。
还记得,为了更合适的租金,我们换了三个办公场地,一套办公家具搬来搬去,到最后都拼装不起来了。
还记得,在最艰难的时候,把房子都抵押贷款了,这也是最后可以调配的资源了。
......
但是,我没有放弃,坚持了下来。
这或许就是所谓的信念,没有来由,就是认为应该坚持下去。
02
2014年的春节,我一个人留在了北京,足不出户两个星期,直到吃光了所有的食物,也如饥似渴没日没夜地读完了20多本书,整个人仿佛被打通了。
我意识到要做出一些改变才有突破的机会:
不是不够勤奋,而是做的事情太多太杂了。
不是不肯学习,而是需要团队的能力互补。
不是不够坚持,而是在策略上要更加灵活。
2014年春节过后,有书项目正式启动。
我开始寻找合伙人,其中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,我每两周见一次,不断阐述创业构想,没有说服力,就回去修正。两个星期之后,再阐述一遍。
这样坚持一年多以后,在2015年的10月,尤为关键的一个合伙人终于答应加入团队,他就是有书现在的COO。
我也明确了创业项目要解决一个问题,要围绕这个问题不断试错验证。基于长期的观察和思考,我们选择的突破点是中国人阅读量低和普遍缺乏阅读习惯的问题;我们也相信,阅读这样的大问题,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或许能够找到解决之道。
从共享图书工具App开始,不断和用户交流互动,组织各种线下书友沙龙,组织高校读书会,不断发现书友的痛点和需求。有书微信公众号的发文很好地体现了这整个过程。
第一阶段,倡导读书,以图书共享为主线开展运营。
2015-4-27
2015-10-16
2015-11-3
2015-11-5
2015-11-12
第二阶段,开展各种微信读书群的运营,这是一个快速突破的过程。
2015-11-17
2015-11-21
2015-11-2
2015-12-7
第三阶段,正式发起“有书共读”行动计划,有书也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。
2015-12-13
2015-12-14
2015-12-21
2015-12-27
2016-1-4
03
在十年的困顿和苦闷之后,有书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,而这其中最大的动力正来自于千千万万可爱的书友。
一张略显简陋的招募图片,被传遍了大江南北。
为什么这张图能够打动无数的书友?很大程度上,是我们紧盯着“把书读完”这一核心问题,饱含深情地去开展工作。
直到发布2017年12月书单的时候,还有老书友留言了一段话:
“此刻,如果你希望用时光抚平过往的遗憾,希望点燃心中的期盼,希望总结这一年的得失,那么请加入‘有书共读’计划。”
这段话出自2015年12月12日发布的《组队对抗惰性,“有书共读”成员招募》一文,距离现在,已经超过两年时间了。看到这个留言,我不禁眼眶湿润:我用心写的一段话,被书友记住了整整两年。
这也让我明白了,为什么有书能在两年时间内吸引了超过2000万的书友,为什么在我们的每一个发展阶段,都能得到书友们热烈的支持。或许就是这多一点点的用心,多一点点的感动,一个人一个人叠加,最后形成强大的动能。
我们不断被这种感动驱使,一点一点完善内容、产品和服务,从文字领读到音频领读,从单系列共读到多系列共读,从线上共读到线下同城共读,从提供读书打卡到读书随笔,从微信群交流到达人直播分享,从每周共读到365听书……
我们一刻也不敢停下,唯恐辜负这份信任和期待,我们深知《倾其所有也不足以回报你,唯有许你未来更好的自己》。
2017年,有书在超过100所城市建立了同城共读会,我也走了数十个城市,每到一地,和书友们都是一见如故久别重逢的感觉,也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。
天津书友靖雅考上了心仪的大学;
深圳的书友Christina,通过有书找到了在地铁有一面之缘的Vanlo,最终成为好友;
管姐去云南看望了生病休养的格格,她和格格因有书成为朋友;
重庆有书共读会成员突破了500人;
西安的书友Tony帮忙设立了一个同城活动点;
老伟在沈阳拉起了新的同城共读会;
广州的Anna加入有书半年后开始和老公有说不完的话,而在这之前他们找不到太多共同话题;
厦门沉默老师找到了终身的伴侣,另一半也是有书的书友;
……
这里每一天都在发生着感人的故事,发生着激动人心的故事,阅读、学习、成长,“每天进步一点点”已成为所有有书书友的共同追求,谦虚、友善、自信、勇敢已成为所有有书书友的共同标签。
千千万万可爱的书友正是有书力量的来源。
04
回顾既往,并不是说有书已经获得了成功。我们非常清醒地知道,如果要走100步才是成功,我们连1步也没有走完。
回顾既往,是为了不忘初心,更好地拥抱未来。
有书团队相比最初成长了10多倍,我们期待能把这份感动带给每一个新同事,让大家不要忘记我们的力量之源正是这些可爱的书友,要和书友成为朋友并真诚以待,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,全力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。
尽管推出了每周共读、英语共读和国学共读等共读服务,推出了《熊叔带你从零开始学英语》、《老路:用得上的商学课》和《徐彬理财课》,也推出了全新《365听书计划》,我们依然在探索的路上,期望能找到个人学习和成长的终极解决之道。
为此,在2018年新年到来之际,有书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对话栏目,即《进化者》对话,通过和大家交流,探寻到个人学习和成长的底层密码,并应用到有书的产品和服务中去。
《进化者》栏目邀请360董事长周鸿祎对话
05
各种大佬饭局之后,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结束了。我也许下了一个愿望:
明年要参加第4届世界互联网大会,不仅列席坐在台下倾听,也要能够上台讲述有书的故事——这也表明有书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全世界关注的学习型组织。
提出你的宝贵意见,参与到我们的学习计划中来,共同学习、一起进步,把喜欢的内容分享给朋友,这些,就是给我们最大的支持。
你愿意帮我实现这个十年的愿望吗?
寻求最广泛支持的同时,有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将继续提供优质内容、学习引导和社群连接三项支持,加强有书同城会的组织和运营,全力争取有书三周年到来时,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,给你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。
PS:
有书邀请你于12月24日参加有书“知检大会”。这次会议邀请了包括古典、武志红在内的10位金牌讲师,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为你的知识体系查漏补缺。后台回复“金牌讲师”,立即进入现场。
有书邀请你成为2018年有书专栏作者,凡有意者可投递一份个人简历及代表作品到邮箱tougao@youshu.cc,专栏作者限额50人,招满即止。
热爱阅读的人,都值得获得奖励。点击阅读原文,订购有书365听书,将有机会获赠价值168元的有书日历。
走之前,点个赞吧!